首页
搜索 搜索

记者沉浸式体验,火场发现烟气侵入时如何自救?

钱江晚报     2023-05-26 02:24:47

众所周知,在火灾中,浓烟往往比明火更危险,大多数亡人火灾的“真凶”其实就是浓烟。

火场中,发现烟气侵入时,该如何应对?5月25日上午,浙江浙法传媒集团和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在宁波高新区一幢废弃厂房内,开展火场逃生实验,记者分别选择居家待援和盲目逃生两种方案自救,结果截然不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验一:居家待援

记者选择废弃厂房二楼靠近疏散楼梯的一间房间待命,并让消防员提前在防盗窗上开启一个逃生口,一旦烟气大量涌入房间,可以快速撤离确保安全。

消防员在一楼点燃易燃物

一切准备就绪。记者通过对讲机,示意一楼消防员点火并计时。期间,消防员实时向记者通报火势和烟气蔓延情况。

很快,对讲机里传来信息:32秒,一楼火势开始蔓延,浓烟顺着疏散楼梯向二楼通道靠近;1分52秒,二楼楼道完全被浓烟笼罩……

2分33秒,记者发现自己所在房间的门缝处开始有烟气侵入,立即通过对讲机,与外围消防员确认房间外情况。得知楼道内的情况,且环境温度也已超出40℃后,记者决定用湿毛巾封堵住门缝,居家待援。

消防员在楼道测试温度

期间,记者用指甲一点点塞湿毛巾的方式,将整扇房门的缝隙封堵起来。然后,一边通过窗户向外“求救”,一边关注测温仪中房门温度的变化情况。

“整幢厂房已被浓烟笼罩,二楼其他房间的窗户已经有浓烟涌出,记者所在房间是否安全?”10分钟左右,一楼火势处于猛烈燃烧状态,外围消防员实时关注记者所在房间的情况。

所幸,15分钟后,现场火势熄灭,记者所在房间的房门处温度一直保持在19℃左右,记者也在对讲机里一次次回复“我的房间安全”。

记者用湿毛巾封堵门缝

“记者的处置可以算得上‘教科书式’自救。”实验结束后,负责现场保护的宁波高新区大队梅墟消防救援站消防员李博恒点赞道。

实验二:盲目逃生

考虑到盲目逃生具有相当大危险性,记者提前戴上了空气呼吸器,现场还安排了2名消防员保护记者。

开门时浓烟涌入房间

确认安全装备都没有问题后,记者再次通过对讲机,让一楼待命的消防员点火,然后根据上一次实验烟气从门缝侵入的时间,与现场所有人员约定,在2分30秒的时候打开房门,模拟逃生。

“时间到,准备开门逃生。”看着门缝里有烟气慢慢侵入,记者和房间内2名消防员简单沟通后,开门摸进已被浓烟笼罩的楼道。记者根据多年跑线经验,一手扶墙、一手撑地,半跪式向前慢慢摸索前进。

期间,记者一直与跟在身后的消防员沟通,但写稿时已记不清说了些什么,想来可能是当时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紧张的情绪,或者只是为了确认身后保护自己的消防员一直都在。

“前面楼梯口温度很高,不能再往前了。”几分钟后,记者摸到了楼梯口的门框,现场温度开始明显上升。

记者将扶着墙的手又伸到楼梯转角处,明显感受到迎面袭来的阵阵浓烟,消防员用随身携带着的热成像仪测温,显示环境温度已经达到48℃。

记者从窗口逃生

记者通过对讲机与多名外围消防员确认,原定模拟逃生线路必经的楼梯口温度已经极高,无法安全通过,于是决定与消防员一起原路返回,从房间防盗窗上的逃生口逃生。

回到地面,现场多名消防员提醒记者赶紧洗一洗,记者这才发现,除了空呼面罩区域,自己全身已被浓烟熏黑,头发、手上全是灰。

火烧后的现场

“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盲目从浓烟笼罩的通道逃生,那就是个‘死胡同’。”李博恒告诉记者,从以往消防救援的经验看,很多遇难者都是在楼梯口被发现的。“浓烟中含有有毒有害气体,人体一旦吸入就会很快昏迷,失去行动能力,更谈不上逃生自救了。”

记者被浓烟熏黑

李博恒提醒:一旦被困火场,可触摸门把手温度,大致评估房间外环境是否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可通过疏散楼梯快速逃生;如果通道已经被浓烟封锁,切忌盲目逃生,应选择迅速用湿毛巾、湿衣物堵上门缝,防止烟气侵入,为消防救援人员救援赢得时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

X 关闭

人人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